【健康醫時代】爸媽生病時,你會怎麼做?別讓心衰竭偷走他們的生命!

心衰竭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它會影響到心臟的功能,使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和氧氣輸送到全身。心衰竭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心悸、水腫、疲勞、食慾不振等,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心臟停止跳動,甚至死亡。

心衰竭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病變,但是可以通過藥物、手術、生活方式的改善等方式,來控制病情的惡化,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如果您的父母或親人患有心衰竭,您需要知道如何正確地就醫和照顧他們,以減輕他們的痛苦,並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本文將為您介紹心衰竭的原因、分類、診斷、治療、預防和照護等方面的知識,讓您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應對這種疾病。本文的內容來自於台灣醫學中心的腫瘤內科醫師,他在行醫30年的過程中,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並且規畫在台北市松山區設立一家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名為”醫時代日照中心“,旨在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醫療和護理服務。

本文的目錄如下:

心衰竭的原因

心衰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心臟本身的問題,例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臟瓣膜病、心律不整、先天性心臟病等,這些問題會影響到心臟的收縮或舒張能力,使心臟無法有效地泵血。
  2. 其他器官的問題,例如肺部疾病、腎臟疾病、甲狀腺疾病、貧血等,這些問題會增加心臟的負擔,使心臟無法適應身體的需求。
  3. 外在的因素,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煙、飲酒、缺乏運動等,這些因素會加速心臟的老化,使心臟容易受損。

心衰竭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因此,要找出心衰竭的確切原因,需要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評估。

心衰竭的分類

心衰竭的分類有很多種方式,其中一種常用的方式是根據心臟的射血分數(ejection fraction,EF)來分類。射血分數是指心臟每次收縮時,從左心室排出的血液量占左心室充盈時的血液量的百分比,正常的射血分數大約是50%至70%。根據射血分數的高低,心衰竭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收縮性心衰竭(systolic heart failure),也稱為心衰竭降低射血分數(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是指心臟的收縮能力減弱,導致射血分數低於40%。這種心衰竭的常見原因是心肌梗塞、高血壓、心肌炎等。
  • 舒張性心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也稱為心衰竭正常射血分數(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指心臟的舒張能力減弱,導致左心室充盈不足,但射血分數仍在50%以上。這種心衰竭的常見原因是心臟瓣膜病、心律不整、肥厚型心肌病等。
  • 混合性心衰竭(mixed heart failure),也稱為心衰竭中間射血分數(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是指心臟的收縮和舒張能力都受損,導致射血分數在40%至49%之間。這種心衰竭的常見原因是長期的收縮性心衰竭或舒張性心衰竭,或者是兩者的交替或轉變。

除了射血分數,心衰竭還可以根據其他的指標來分類,例如心衰竭的階段(stage)、心衰竭的分級(class)、心衰竭的類型(type)等。這些指標可以幫助醫生判斷心衰竭的嚴重程度,並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心衰竭的診斷

心衰竭的診斷需要綜合考慮病史、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資料。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診斷方法:

  • 病史和症狀:醫生會詢問患者有關心衰竭的危險因素、發病時間、持續時間、變化情況、伴隨症狀等,以及患者的用藥情況、家族史、過敏史等。醫生還會評估患者的症狀的嚴重程度,例如呼吸困難、心悸、水腫、疲勞、食慾不振等。
  • 體徵:醫生會進行體格檢查,包括測量患者的血壓、心率、體溫、體重等,並且觀察患者的皮膚、口腔、眼睛、頸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的狀況,以及聽診患者的心音、肺音、腹音等,以發現心衰竭的體徵,例如頸靜脈怒張、肺部濕囉音、心尖搏動增強、心音變異、心雜音、腹水、下肢水腫等。
  • 實驗室檢查: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安排一些血液、尿液、糞便等檢查,以評估患者的心臟功能、腎臟功能、肝臟功能、甲狀腺功能、血液成分、電解質平衡、炎症反應、感染狀況等。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是心臟衰竭標誌物(biomarker),例如腦利尿肽(BNP)、N端腦利尿肽前體(NT-proBNP)、心肌損傷標誌物(troponin)等,這些指標可以反映心臟的壓力和損傷程度,並預測心衰竭的預後。
  • 影像學檢查: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安排一些影像學檢查,以觀察患者的心臟結構、功能、血流、壓力等。其中,一個重要的檢查是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它可以測量患者的心臟大小、形狀、厚度、運動、射血分數、心臟瓣膜的開閉情況等。其他的影像學檢查還包括心電圖(EKG)、胸部X光、核素心臟造影、心臟磁共振等。

心衰竭的診斷需要經過多項檢查和評估,並且需要定期的追蹤和監測,以及根據病情的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心衰竭的治療

心衰竭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病因、症狀、分類、階段、分級、類型等因素,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一般來說,心衰竭的治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心衰竭的基礎治療,它可以改善症狀、控制病情、延緩進展、降低併發症和死亡風險。常用的藥物有利尿劑、血管擴張劑、β阻斷劑、鈣通道阻斷劑、ACE抑製劑、ARBs、ARNIs、鈉鉀交換抑製劑、心苷類、抗凝劑、抗血小板劑等。藥物的種類、劑量、頻率、持續時間等,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醫生決定和調整。
  •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心衰竭的一種選擇性治療,它可以改善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糾正心衰竭的原發性或繼發性的問題。常見的手術有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心臟瓣膜修補或置換術、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心臟除顫器(ICD)、心臟輔助裝置(VAD)、心臟移植等。手術的適應證、風險、效果等,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醫生評估和決定。
  • 生活方式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善是心衰竭的重要治療,它可以減少心衰竭的危險因素,預防心衰竭的發生或惡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飲食控制:患者應該選擇低鹽、低脂、低糖、高纖維、高維生素的食物,避免食用高鈉、高脂、高糖、高嘌呤、高膽固醇的食物,並且控制飲食的熱量和份量,以維持理想的體重和血壓。患者還應該避免飲用含酒精、咖啡因、茶素等的飲料,以免刺激心臟和血管。
    • 水分控制:患者應該根據自己的病情和體重,控制每日的水分攝入量,一般不超過1500毫升。患者還應該避免食用含水分高的食物,例如水果、湯品、冰品等,以免加重心臟的負擔和水腫的程度。
    • 運動鍛煉: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強度、時間和頻率,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管阻力、降低血壓、控制體重、改善情緒等。常見的運動方式有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太極拳等。
    • 戒煙戒酒:患者應該堅決戒除吸煙和飲酒的習慣,因為煙草和酒精都會對心臟和血管造成嚴重的損傷,增加心衰竭的風險和死亡率。患者還應該避免被動吸煙和酒精的誘惑,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
    • 心理調適:患者應該保持積極、樂觀、平和的心態,避免情緒的波動、壓力的累積、抑鬱的發生,並且學習一些放鬆的技巧,例如冥想、呼吸、音樂、瑜伽等。患者還應該與家人、朋友、醫生等保持良好的溝通和支持,以增加自信和希望。

心衰竭的預防

心衰竭的預防需要從根本上消除或減少心衰竭的危險因素,並且及時發現和治療心衰竭的原發性或繼發性的問題。以下是一些預防心衰竭的建議:

  •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特別是心臟相關的檢查,例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血壓、血糖、血脂、心臟衰竭標誌物等,以及其他可能影響心臟的檢查,例如肺部、腎臟、甲狀腺、貧血等。如果發現有任何異常,應該及時就醫,並按照醫生的指示,服用藥物或接受手術等治療。
  •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控制、水分控制、運動鍛煉、戒煙戒酒、心理調適等,以保持理想的體重和血壓,增強心肺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 避免或減少一些可能誘發或加重心衰竭的因素,例如感染、發燒、貧血、缺氧、過度勞累、情緒激動、氣候變化、高海拔、飛行等。如果遇到這些因素,應該及時採取措施,例如服用抗生素、退燒藥、補血劑、氧氣、休息、放鬆等。
  • 加強自我管理,定期測量自己的體重、血壓、心率等,並記錄下來,以便觀察病情的變化。如果發現有任何不良的症狀,例如呼吸困難、心悸、水腫、疲勞、食慾不振等,應該及時就醫,並按照醫生的指示,調整藥物或治療方案。
  • 參加心衰竭的教育和輔導,了解心衰竭的知識、技能、策略、資源等,以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並且減少心衰竭的負面影響,提高生活質量。參加心衰竭的教育和輔導的方式有多種,例如閱讀書籍、雜誌、網站等,觀看視頻、短片、演講等,聽取醫生、護士、藥師、營養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員的建議,加入心衰竭的支持團體、互助組織、線上社群等,與其他患者或家屬交流經驗、分享感受、互相鼓勵等。

心衰竭的照護

心衰竭的照護是指在醫院或家庭等環境中,為心衰竭患者提供適當的醫療和護理服務,以改善患者的症狀、病情、生活質量等。心衰竭的照護需要醫生、護士、藥師、營養師、心理師、物理治療師、社工等多專業的團隊合作,並且需要患者和家屬的積極參與和配合。以下是一些心衰竭的照護的內容:

  • 醫療照護:醫療照護是指在醫院或診所等場所,為心衰竭患者提供必要的檢查、治療、監測、評估等服務,以及處方、開立、調整、教導等藥物相關的服務。醫療照護的目的是確診心衰竭的原因、分類、階段、分級、類型等,並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及定期追蹤和評估病情的變化,並調整治療方案。
  • 護理照護:護理照護是指在醫院或家庭等場所,為心衰竭患者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顧、身體照顧、心理照顧等服務,以及教育、輔導、溝通、協調等服務。護理照護的目的是幫助患者維持生理、心理、社會的平衡,並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與其他專業人員、家屬、社區等建立良好的關係。
  • 日間照護:日間照護是指在特定的機構或中心,為心衰竭患者提供一天或幾個小時的照護服務,包括醫療、護理、康復、休閒等方面。日間照護的目的是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專業的環境,以減輕家屬的負擔,並增加患者的社交機會,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結語

心衰竭是一種嚴重的心臟病,它會影響到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並且有較高的併發症和死亡風險。因此,患者需要及時就醫,並接受適當的治療和照護,以控制病情,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同時,患者也需要改善生活方式,預防心衰竭的發生或惡化,並參加心衰竭的教育和輔導,以提高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