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林先生是一位75歲的老人,因為中風導致右側半身癱瘓,需要長期臥床。他的兒子林小明,為了讓父親能夠在家裡接受照顧,就在網路上訂購了一張和醫院一樣的電動病床,還有一套柵欄和護墊。林小明以為這樣就可以保護父親免於跌倒或壓瘡,沒想到卻發生了意外。
有一天晚上,林先生想要上廁所,但是因為柵欄太高,他無法自己下床。他叫了幾聲兒子,但是兒子睡得很沉,沒有聽到。林先生只好硬著頭皮,用左手抓住柵欄,想要爬出去。結果他沒有掌握好平衡,整個人從床上摔了下來,頭部重重地撞到地板,流了很多血。
幸好隔壁的鄰居聽到了動靜,趕快跑過來敲門。林小明才驚醒過來,發現父親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他趕緊打了119,將父親送到醫院急救。醫生檢查後發現,林先生除了頭部外傷,還有顱內出血和腦震盪的情況。如果再晚一點送到醫院,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並不是所有的病床都適合在家使用。事實上,在長期照顧2.0的服務指引中,並沒有建議家屬購買醫院式的電動病床或柵欄給失能或失智的長輩。相反地,這些設備反而會帶來以下的風險:
- 增加跌倒的危險:柵欄會限制長輩的活動空間,讓他們感到焦慮或困擾,可能會想要爬出去,導致跌倒或受傷。而且,柵欄也會阻礙照顧者的操作,讓他們無法快速地幫長輩起身或轉移。
- 減少肌肉的活動:電動病床可以讓長輩輕鬆地調整床面的高度或角度,但是這也會讓他們過於依賴,減少自己的肌肉活動,導致肌力和關節的退化,加速失能的進程。
- 影響心理的健康:醫院式的病床和柵欄會讓長輩覺得自己是個病人,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而且,這些設備也會破壞家庭的氣氛,讓長輩感到孤立或被遺棄。
那麼,如果不用醫院式的病床和柵欄,我們該如何在家裡照顧失能或失智的長輩呢?其實,只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就可以讓長輩安全舒適地睡覺,也方便我們幫他們照顧:
- 選擇合適的床:一般來說,選擇一張加大的床(例如雙人床),就可以讓長輩有足夠的空間活動,也方便我們幫他們轉身或換尿布。如果長輩有特殊的需求,例如需要頻繁地調整床面的高度或角度,也可以考慮購買半電動或全電動的病床,但是要注意不要過度使用,以免影響長輩的肌力。
- 使用防跌倒的措施:如果擔心長輩會從床上滾下來,可以在床邊放一些軟墊或枕頭,以減少跌倒的傷害。也可以在床邊安裝一些扶手或拉環,讓長輩可以自己起身或下床。另外,也要注意床邊的環境是否安全,例如是否有障礙物、地毯、電線等可能造成絆倒的東西。
- 保持良好的溝通:如果長輩有失智的情況,可能會在夜間出現徘徊、焦慮、失眠等行為。這時候,我們要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情緒,並給予適當的安撫和陪伴。也可以在床頭放一些長輩喜歡的東西,例如相片、玩具、音樂等,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和減少他們的壓力。
如果你想要更多關於在家照顧失能或失智長輩的相關資訊,你可以參考醫時代網站,了解更多長照2.0的服務內容和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