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介紹長照失能等級評估表1,以及2-8級長照失能等級的定義和特徵2,並解釋它們的內容和意義,希望能幫助老人和家屬了解長照失能等級評估的重要性和過程,並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長照服務。
長照失能等級評估表:一個全面而系統的評估工具
長照失能等級評估表是一個由衛生福利部制定的評估工具,用於判斷老人是否需要長期照護服務,以及需要哪些類型和數量的服務。長照失能等級評估表是根據國際上廣泛使用的「國際功能、身心障礙與健康分類」(ICF)3而設計的,涵蓋了老人在身體、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功能和障礙情況,以及其生活環境和個人因素的影響。長照失能等級評估表包括以下三個一級指標:
-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基本或工具性活動(如進食、穿衣、洗澡、購物、打電話等)所需的身體或心智功能。
- 認知能力:指老人在認知、記憶、學習、溝通、決策等方面所需的心智功能。
- 感知觉與沟通能力:指老人在感覺、理解、表達、互動等方面所需的感知觉或語言功能。
每個一級指標下又有多個二級指標,用於具體測量老人在各方面的功能或障礙程度。每個二級指標都有一個量表或問卷,用於評分或判定老人的情況。例如,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下,有以下四個二級指標:
- 基本日常生活活動(ADL)2:用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來評分老人在10項基本活動(如進食、穿衣、洗澡、如廁等)上所需的協助程度。
-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2:用勞氏量表(Lawton Scale)來評分老人在8項工具性活動(如購物、外出、食物烹調、家務維持等)上所需的協助程度。
- 特殊複雜照護需要:用一個問卷來判定老人是否有特殊的照護需求,如疼痛、皮膚異常、關節活動度、吞嚥能力、跌倒風險等。
- 居家環境與社會參與:用一個問卷來評估老人的居家環境是否安全和適合,以及老人是否有足夠和適當的社會互動和支持。
長照失能等級評估表的評估過程是由衛生福利部委託的專業機構或人員執行的,需要到老人的住家或其他合適的地點進行實地評估,並且要有至少兩名評估人員和至少一名老人的監護人或代理人在場,並進行全程影像記錄。評估過程中,評估人員會根據長照失能等級評估表的內容,向老人或其監護人或代理人提問,並觀察老人的表現和反應,以填寫各項指標的量表或問卷。評估過程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完成1。
2-8級長照失能等級:一個分層而彈性的服務分配方式
在完成長照失能等級評估表後,系統會自動根據老人在三個一級指標上的得分或判定,給予老人一個長照失能等級。長照失能等級是一個分層而彈性的服務分配方式,用於確定老人是否符合申請長期照護服務的資格,以及可以申請哪些類型和數量的服務。長照失能等級分為0級到9級,其中0級表示基本正常,不需要長期照護服務;1級表示有失智但未失能,需要失智症照顧服務;2-8級表示有不同程度的失能,需要不同類型和數量的長期照護服務;9級表示有特殊情況,需要特別安排的長期照護服務。本文將重點介紹2-8級長照失能等級的定義和特徵2。
2級:輕度失能
2級是指老人在日常生活活動上有輕度的困難或依賴,但在認知能力和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沒有明顯障礙。具體表現如下:
-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巴氏量表得分91-99分,表示在某些基本活動上需要部分協助;或者勞氏量表2得分6-8分,表示在某些工具性活動上需要部分協助。
- 認知能力:沒有認知障礙或輕度認知障礙。
- 感知觉與沟通能力:沒有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3級:中度失能
3級是指老人在日常生活活動上有中度的困難或依賴,並且在認知能力或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有輕度的障礙。具體表現如下:
-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巴氏量表得分60-90分,表示在多數基本活動上需要部分或完全協助;或者勞氏量表得分3-5分,表示在多數工具性活動上需要部分或完全協助。
- 認知能力:有輕度認知障礙或中度認知障礙。
- 感知觉與沟通能力:有輕度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4級:重度失能Ⅰ級
4級是指老人在日常生活活動上有重度的困難或依賴,並且在認知能力或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有中度的障礙。具體表現如下:
-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巴氏量表得分30-60分,表示在所有基本活動上需要完全協助;或者勞氏量表得分0-2分,表示在所有工具性活動上需要完全協助。
- 認知能力:有中度認知障礙或重度認知障礙。
- 感知觉與沟通能力:有中度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5級:重度失能Ⅱ級
5級是指老人在日常生活活動上有重度的困難或依賴,並且在認知能力和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都有重度的障礙。具體表現如下:
-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巴氏量表得分30-60分,表示在所有基本活動上需要完全協助;或者勞氏量表得分0-2分,表示在所有工具性活動上需要完全協助。
- 認知能力:有重度認知障礙。
- 感知觉與沟通能力:有重度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6級:重度失能Ⅲ級
6級是指老人在日常生活活動上有極重度的困難或依賴,並且在認知能力和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都有極重度的障礙。具體表現如下:
-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巴氏量表得分0-30分,表示在所有基本活動上需要完全協助,並且需要特殊複雜照護。
- 認知能力:有極重度認知障礙。
- 感知觉與沟通能力:有極重度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7級:重度失能Ⅳ級
7級是指老人在日常生活活動上有極重度的困難或依賴,並且在認知能力和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都有極重度的障礙,且有特殊複雜照護需要。具體表現如下:
-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巴氏量表得分0-30分,表示在所有基本活動上需要完全協助,並且需要特殊複雜照護,如疼痛管理、吞嚥困難、壓瘡護理等。
- 認知能力:有極重度認知障礙。
- 感知觉與沟通能力:有極重度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8級:重度失能Ⅴ級
8級是指老人在日常生活活動上有極重度的困難或依賴,並且在認知能力和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都有極重度的障礙,且有安寧照顧需求。具體表現如下:
-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巴氏量表得分0-30分,表示在所有基本活動上需要完全協助,並且需要安寧照顧,如緩解不適、控制症狀、提供心靈支持等。
- 認知能力:有極重度認知障礙。
- 感知觉與沟通能力:有極重度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長照失能等級 | 定義 | 特徵 |
---|---|---|
2級:輕度失能 | 日常生活活動上有輕度的困難或依賴,但在認知能力和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沒有明顯障礙 | 巴氏量表得分91-99分,或勞氏量表得分6-8分;沒有認知障礙或輕度認知障礙;沒有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
3級:中度失能 | 日常生活活動上有中度的困難或依賴,並且在認知能力或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有輕度的障礙 | 巴氏量表得分60-90分,或勞氏量表得分3-5分;有輕度認知障礙或中度認知障礙;有輕度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
4級:重度失能Ⅰ級 | 日常生活活動上有重度的困難或依賴,並且在認知能力或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有中度的障礙 | 巴氏量表得分30-60分,或勞氏量表得分0-2分;有中度認知障礙或重度認知障礙;有中度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
5級:重度失能Ⅱ級 | 日常生活活動上有重度的困難或依賴,並且在認知能力和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都有重度的障礙 | 巴氏量表得分30-60分,或勞氏量表得分0-2分;有重度認知障礙;有重度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
6級:重度失能Ⅲ級 | 日常生活活動上有極重度的困難或依賴,並且在認知能力和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都有極重度的障礙 | 巴氏量表得分0-30分,表示需要特殊複雜照護;有極重度認知障礙;有極重度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
7級:重度失能Ⅳ級 | 日常生活活動上有極重度的困難或依賴,並且在認知能力和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都有極重度的障礙,且有特殊複雜照護需要 | 巴氏量表得分0-30分,表示需要特殊複雜照護,如疼痛管理、吞嚥困難、壓瘡護理等;有極重度認知障礙;有極重度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
8級:重度失能Ⅴ級 | 日常生活活動上有極重度的困難或依賴,並且在認知能力和感知觀與溝通能力上都有極重度的障礙,且有安寧照顧需求 | 巴氏量表得分0-30分,表示需要安寧照顧,如緩解不適、控制症狀、提供心靈支持等;有極重度認知障礙;有極重度感知觉或語言障礙 |
長照失能等級評估的意義和作用
長照失能等級評估是一個既科學又人性的評估工具,它不僅可以客觀地反映老人的身心功能和照顧需求,也可以尊重老人的個人意願和喜好。長照失能等級評估的意義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 確定長期照護服務的資格和類型:根據長照失能等級的結果,可以判斷老人是否需要長期照護服務,以及可以申請哪些類型和數量的服務,如居家服務、日間照顧、機構服務等。
- 提供個人化和多元化的長期照護服務:根據長照失能等級的結果,可以制定個人化和多元化的照顧計畫,以符合老人的實際情況和個別需求,並提供適當的照顧管理和政策鼓勵。
- 促進老人的生活品質和社會參與:根據長照失能等級的結果,可以提供老人適當的生活支持和協助,以減輕其身心負擔和壓力,並提供老人有趣和有益的活動,以增加其生活樂趣和社會互動。
- 保障家庭照顧者的權益和福祉:根據長照失能等級的結果,可以提供家庭照顧者相關的支持性服務,如喘息服務、教育訓練、心理諮商等,以減輕其照顧負擔和壓力,並提升其照顧能力和品質。
結語
長照失能等級評估是一個重要且實用的評估工具,它可以幫助老人和家屬了解老人的身心功能和照顧需求,並提供最適合的長期照護服務。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想要申請長期照護服務,請不要猶豫,趕快撥打1966長照專線,讓專業的評估人員到府評估,讓您或您的家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優質長期照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