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可能會讓您覺得很奇怪,因為您可能會認為,爸媽生病時,當然要帶他們去看醫生,然後按照醫生的指示,給他們吃藥、打針、做檢查,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糖尿病也不是很常見的疾病嗎?不就是要控制血糖,少吃甜食,多運動,這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嗎?
我是在台灣醫學中心行醫30年的腫瘤內科醫師,我在這裡寫部落格,是為了和您分享一些關於健康、疾病和醫療的知識和經驗,希望能幫助您和您的家人過上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
今天,我要和您談談一個很重要,但也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爸媽生病時,如何正確就醫與照顧?糖尿病一定要控制飲食嗎?
其實,這些看似簡單的常識,背後卻隱藏著許多錯誤的觀念和做法,如果不加以改正,不僅會影響爸媽的健康,甚至可能會危及他們的生命。為了讓您更清楚地了解這個問題,我將在這篇文章中,用一些真實的醫療故事,來說明爸媽生病時,如何正確就醫與照顧,以及糖尿病患者如何合理地控制飲食。
醫療故事一:錯誤的就醫方式,讓爸爸的癌症延誤治療
林先生是一位65歲的退休公務員,他的兒子小林是一位忙碌的上班族,平時很少有時間陪伴父親。有一天,小林接到父親的電話,說他最近覺得胃口不好,吃不下飯,想去看看醫生。小林覺得父親可能是老年人常有的胃病,就隨便找了一家附近的診所,帶父親去看了一個普通科的醫生。醫生給父親開了一些胃藥,並建議他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少吃油膩的東西。小林覺得這樣就沒什麼問題了,就帶父親回家,並叮嚀他按時吃藥。
過了一個月,小林再次接到父親的電話,說他的胃病沒有好轉,反而更嚴重了,不僅吃不下飯,還經常嘔吐,而且體重也明顯減輕了。小林這才覺得事情不對勁,趕緊帶父親去了一家大醫院,找了一位胃腸科的專科醫生。醫生給父親做了一些檢查,發現他的胃部有一個大約5公分的腫瘤,已經是晚期的胃癌。醫生告訴小林,如果早一點發現,還可以用手術或化療的方式,延緩癌症的進展,但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辦法了,只能給父親一些止痛藥,讓他盡量減少痛苦。小林聽了,心如刀割,後悔不已。
錯誤的就醫方式,導致的後果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常見的問題:爸媽生病時,如何正確就醫?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只要去看醫生,就算是就醫了,但其實,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醫生和不同的檢查,才能確診和治療。如果隨便找一個診所,或者看一個不專業的醫生,就可能會漏診、誤診或延誤診斷,造成病情惡化,甚至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在這個故事中,林先生的胃病,其實是一個很明顯的癌症的徵兆,如果他一開始就去看一個胃腸科的專科醫生,並做一些必要的檢查,例如胃鏡、胃部X光或超音波等,就可以及早發現胃癌,並及時進行治療。但是,因為他和他的兒子都沒有重視他的症狀,只是隨便找了一個診所,看了一個不專業的醫生,結果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讓癌症發展到了晚期,無法挽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爸媽生病時,一定要正確就醫,不能馬虎大意。那麼,如何正確就醫呢?我在這裡給您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您和您的家人選擇合適的醫生和醫院:
- 首先,要根據病症的性質,選擇相關的專科醫生。例如,如果是胃病,就要看胃腸科的醫生,如果是心臟病,就要看心臟科的醫生,如果是皮膚病,就要看皮膚科的醫生,等等。不要隨便看一個普通科的醫生,因為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無法準確診斷和治療您的病症。
- 其次,要選擇一家有信譽和資質的醫院。一般來說,大型的公立醫院,比起小型的私立診所,會有更多的醫療資源和設備,也會有更嚴格的管理和監督,因此,可以提供更高品質和更安全的醫療服務。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私立診所都不好,也有一些私立診所是很有水準和專業的,但是,您要做好功課,查看他們的背景和評價,不要隨便相信廣告和口碑。
- 最後,要遵循醫生的建議,並定期追蹤和檢查。如果醫生給您開了藥,或者安排了檢查或治療,您一定要按時吃藥、做檢查或治療,不要隨意停藥、拖延或放棄。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不適,您要及時和醫生溝通,不要自行判斷或隱瞞。如果您覺得醫生的診斷或治療有問題,您可以尋求第二意見,但是,不要盲目相信網路上的偏方或民間的祕方,更不要聽信一些沒有醫學證據的謠言或謊言。
以上就是我對爸媽生病時,如何正確就醫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在下一個醫療故事中,我將和您分享一個關於糖尿病的故事,並解答一個常見的問題:糖尿病一定要控制飲食嗎?敬請期待。
醫療故事二:錯誤的飲食觀念,讓媽媽的糖尿病失控
王太太是一位58歲的家庭主婦,她的兒子小王是一位在外地工作的白領。王太太從五年前就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醫生給她開了一些降血糖的藥物,並告訴她要注意飲食控制,少吃甜食和澱粉類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王太太聽了醫生的話,就開始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她每天早上只吃一碗稀飯,中午和晚上吃一些青菜和肉,偶爾吃一點米飯或麵條,她覺得這樣就可以控制自己的血糖了。
然而,王太太的血糖卻沒有下降,反而越來越高,她常常覺得口渴、頭暈、乏力,有時還會出現心悸、胸痛等症狀。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就打電話給兒子,抱怨自己的病情。小王聽了,覺得很奇怪,就問她每天都吃些什麼。王太太就把自己的飲食告訴了兒子,並說自己已經很注意了,不再吃甜食和澱粉類食物了。小王聽了,才發現原來母親的飲食觀念是錯誤的,她不知道水果也含有糖分,而且有些水果的糖分很高,例如香蕉、葡萄、荔枝等,如果吃得過多,就會導致血糖升高。小王趕緊向母親解釋了這個道理,並建議她去看一個營養師,讓他們幫她制定一個合理的飲食計劃。
錯誤的飲食觀念,導致的後果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很常見的問題:糖尿病一定要控制飲食嗎?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只要不吃甜食和澱粉類食物,就可以控制血糖了,但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因為,飲食中的糖分不僅來自於甜食和澱粉類食物,還來自於水果、蔬菜、奶製品等,這些食物中的糖分也會被人體吸收,轉化為血糖。如果不注意這些食物的種類、數量和搭配,就可能會造成血糖的波動,影響糖尿病的控制。
在這個故事中,王太太的飲食,其實是非常不合理的,她早上只吃一碗稀飯,這樣會讓她的血糖在早上很低,容易出現低血糖的症狀,如頭暈、乏力等。她中午和晚上吃一些青菜和肉,這樣會讓她的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過多,增加她的血脂和尿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她偶爾吃一點米飯或麵條,這樣會讓她的血糖在吃飯後很高,容易出現高血糖的症狀,如口渴、多尿等。她還經常吃一些水果,而且不分辨水果的種類和糖分,這樣會讓她的血糖在吃水果後也很高,加重她的糖尿病負擔。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糖尿病一定要控制飲食,但是不能盲目地控制,而要科學地控制。那麼,如何科學地控制飲食呢?我在這裡給您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您和您的家人選擇合適的食物和飲食方式:
- 首先,要了解食物的糖分含量,並根據自己的血糖水平和醫生的建議,適當地控制每餐的糖分攝入。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每餐的糖分攝入應控制在15-30克之間,具體數量要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糖分的來源包括澱粉類食物(如米飯、麵條、麵包等)、水果、蔬菜、奶製品等,這些食物中的糖分都會被人體吸收,轉化為血糖,因此要注意控制數量和搭配。例如,一碗米飯約含30克的糖分,一根香蕉約含20克的糖分,一杯牛奶約含12克的糖分,一個蘋果約含15克的糖分,一碗青菜約含5克的糖分,等等。如果您想知道更多食物的糖分含量,您可以參考一些營養表或者使用一些糖尿病管理的應用程式等。
- 其次,要遵循低GI(血糖生成指數)的原則,選擇一些對血糖影響較小的食物。GI是一個衡量食物對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GI越高,表示食物中的糖分被人體吸收得越快,血糖升高得越快,反之亦然。一般來說,GI高於70的食物,如白飯、白麵包、蛋糕、糖果等,對血糖的影響很大,應盡量少吃或不吃;GI在55-70之間的食物,如全麥麵包、玉米、香蕉、葡萄等,對血糖的影響中等,應適量吃,並與其他低GI的食物搭配;GI低於55的食物,如燕麥、大豆、蘋果、橘子、花椰菜等,對血糖的影響很小,可以放心吃,但也要注意控制總量。如果您想知道更多食物的GI值,您可以參考一些營養表或者使用一些糖尿病管理的應用程式。
- 最後,要保持飲食的均衡和規律,不要暴飲暴食,也不要長時間空腹。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每天應該吃三餐正餐,並在每餐之間加一些小吃,以維持血糖的穩定。每餐的食物應該包括澱粉類、蛋白質類、脂肪類、蔬菜類和水果類,並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將您的碗或盤子分成四個部分,其中一半放蔬菜,另一半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放澱粉類,另一部分放蛋白質類,再加上一份水果和一杯低脂奶。這樣,您就可以確保您的飲食中有足夠的營養素,並避免過量或不足。如果您想知道更多飲食的均衡和規律的方法,您可以參考一些營養書籍或者使用一些糖尿病管理的應用程式。
以上就是我對糖尿病如何控制飲食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我將給您提供三個問答題,以幫助您更深入地理解這個主題。
問答題
糖尿病患者每餐的糖分攝入應控制在多少克之間?
糖尿病患者每餐的糖分攝入應控制在15-30克之間,具體數量要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
哪些食物的GI值高於70,對血糖的影響很大,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一般來說,GI高於70的食物,如白飯、白麵包、蛋糕、糖果等,對血糖的影響很大,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糖尿病患者每餐的食物應該包括哪些類別,並按照什麼比例分配?
糖尿病患者每餐的食物應該包括澱粉類、蛋白質類、脂肪類、蔬菜類和水果類,並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一個簡單的方法是,將您的碗或盤子分成四個部分,其中一半放蔬菜,另一半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放澱粉類,另一部分放蛋白質類,再加上一份水果和一杯低脂奶。
感謝您閱讀這篇文章,如果您覺得有用,請給我一個讚或者分享給您的親友,讓更多的人受益。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在下面的留言區和我聯繫,我會盡快回覆您。再次感謝您的支持,祝您和您的家人健康快樂!